京都發現:河井寬次郎紀念館

京町屋結合古民居, 簡樸富有藝術氣息,是京都少有保持原貌而開放對外的陶藝家故居。

河井寬次郎紀念館是一家獨特、令人開眼界的陶藝家故居,就算你對陶瓷或日式建築設計不是很有興趣,也會享受在這凍結時間的空間消閒,體驗眧和年代的懷舊氛圍。除了欣賞屋主超逸的品味和奔放的創作外,還可感受到這位藝術家的人情味,聯想他亦師亦友的風格,為上世紀「民藝運動」帶來深遠的影響。

超逸的品味,非凡的抱負

河井寬次郎 (1890-1966) 生於島根縣,在東京工業學院修讀窯業科後,從事陶藝創作,認識了志同道合的思想家柳宗悅及陶藝家浜田莊司,一同掀起「民藝運動」,鼓勵普通人家保存傳統工藝,並帶動非學院派的民間藝術。

在陶藝界已打出名堂的河井先生,在三十年代初看中了京都清水燒發源地五條坂的一個登窯,決定移居京都,借錢買下了窯爐並在旁邊建立家園,1937年竣工,從此一直在此居住、工作並接待訪客、鄰居、學徒等。房子由他親自設計,傢俱由他親手打造,無不充滿藝術氣息,但又簡樸灑脫。

和洋特色的傢俱,有個性的創作

房子外貌似一般的京町屋,但內裏結合了鄉土古民居的元素:厚實的木頭樑柱和地板、圍爐、鍋盆和鐵鉤,還有混合和洋風味的椅桌及棚架。屋子各處巧妙地擺設著河井先生的陶瓷、雕塑、木雕及書法作品,還有他搜羅的民間手作和藝術品。最令人驚見的是家園內的窯場,有素燒窯和八個窯洞的登窯,據說全部保留了當初原址的樣貌和當時的使用情境。

造訪這記念館其實更像到朋友家玩,這裏沒有繩索劃分遊人止步的區域,只要守門口的貓兒讓你進去,你就可隨意溜達,感受陶瓷和傢俱的質感,欣賞各處擺放的鮮花,甚至試坐在河井先生的各式椅子上,你會發現是多麼的舒適合身!

河井先生死後,將他家宅變成紀念館的孫女鷺玉枝,曾多次被訪談到她祖父的生平事蹟,她告訴網誌「life x art」,她家人都希望到訪記念館的客人,可有個開放的體驗,除觀賞景物之外,還可感受舒適靜心的空間。

「當物件被觸摸提放等,當然容易損毀或變質,但這都是自然現象,寬次郎本人相信有形的物件總是有消失的一天。」她覺得她祖父有「科學家的眼睛和世人的心」。

民藝運動的意義

河井先生早期的陶藝深受中國及朝鮮影響,作品華麗精巧,十分時尚,但他發現鄉村及坊間其實臥虎藏龍,有眾多出色的器皿、小物,由民間無名的職人以傳統工藝製成,但沒有美術品的身價,只被視為粗糙、廉價的「下手物」,從此他便成為提升民間藝術的推手,致力排除約定俗成的美學觀念,鼓勵醉心藝術的人從生活中獲得靈感,發揮創意。

他本人的取向和風格亦不斷演變,由早期的與茶道、花道有關的美術品,至中期的古樸、有鄉土氣息的日用器皿,發展至後期不被形式、用途及任何風格影響的自由創作,都有賴這房子與窯場給予他的發展空間。

東山五條坂今昔

京都傳統以來是陶藝最出色蓬勃的地方,東山區五條坂、茶碗坂一帶聚集了很多職人,技術與習俗世代相傳,河井家的登窯也就成為了這個圈子的中心,被超過20個陶藝家挺分享使用。

鷺玉枝女士在「五條坂-茶碗坂」網頁娓娓談到兒時往事,她說平日鄰近孩子會在窯洞穿梭耍戲,每一、兩個月,她祖父會開爐一次,區內陶工就會帶製品過來放入爐燒,窯爐每次以攝氏1300度高溫燒36-48小時,在煙霧彌漫的環境下,大家都會以既興奮又忐忑的心情,靜待難以捉摸的結果。

這種生活方式一直維持到河井先生逝世,五年後的1971年,京都不再允許在市內以柴火燒陶,河井家的窯場運作也就從此熄滅。

駐美訪日的陶藝業研究員内田淑子女士在1950年代採訪了河井先生、他兒子及其他陶藝家,寫了一本名為「我們不是一個人在工作」的小冊子(記念館有賣),敘述了她對河井先生的觀感:「他了解並尊重簡樸的意義... 他熱愛率直、以真面目示人的鄉鎮居民,他將他們的真誠,成為他自己的一部分。」

生活簡樸,誠懇待人,將生活融入工作,工作融入生活的河井先生,不以藝術家自居,自稱「陶磁器製造業者」,作品不署名,晚年婉拒了「人間國寶」、「文化勳章」等榮譽,畢生致力做一個竭盡所能,將生活與藝術都提煉至爐火純青的人。

今日日本陶瓷及美術工藝的復興與發展,會不會是傳承了河井寬子郎的精神和感染呢?

Previous
Previous

非一般的賞楓體驗在京都

Next
Next

京都炎夏消暑好去處